教育科学学院阳光之下实践队:绘节气之美,传文化之韵——开展美术绘画特色课程

发布者:教育科学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7-18浏览次数:10

为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,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717日下午,教育科学学院阳光之下实践队少年警队小组开展了以“我心目中的二十四节气”为主题的美术绘画课,带领孩子们走进二十四节气的奇妙世界。

课程伊始,志愿者刘嘉琦播放了一段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趣味科普视频,视频中生动展现了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、传统习俗和自然景象,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。视频结束后,刘嘉琦带领孩子们齐读二十四节气歌,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……”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课堂中。随后,刘嘉琦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加深孩子们的印象,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,课堂气氛活跃,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,孩子们对二十四节气有了初步的认识。

接下来,课程进入讲解环节。刘嘉琦围绕前十二个节气展开了具体讲解,从立春的万物复苏讲到夏至的骄阳似火,她结合生动的图片和通俗的语言,详细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由来、标志性物候和民间习俗,比如立春吃春卷、清明扫墓祭祖等,让孩子们了解到节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。随后,志愿者吴珂萱接过讲解的接力棒,为孩子们介绍后十二个节气,从立秋的凉风送爽讲到大寒的冰天雪地,她着重强调了秋分的昼夜平分、冬至的数九寒天等特点,并穿插了“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”等趣味民俗故事,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节气的理解和记忆。

讲解结束后,课堂进入绘画实践环节。两位老师给孩子们分发了画笔、画纸,鼓励大家发挥想象,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二十四节气。有的孩子画了春分时节燕子归来、杨柳依依的景象,有的孩子画了大雪纷飞中小朋友堆雪人的场景,还有的孩子用色彩斑斓的画笔展现了夏至荷塘的热闹……两位志愿者在旁巡回指导,不时为孩子们提供灵感和建议。孩子们专注创作,课堂里充满了创作的乐趣。

此次“我心目中的二十四节气”美术绘画课,不仅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,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更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同时,这也是志愿者们将教学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益尝试,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注入了新的活力,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。(通讯员:蔡盈)